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開啟太空時代的標志——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fā)射50周年紀念日。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Tianwen)”系列名稱和“攬星九天”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xù)行星任務則依次編號。
今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按計劃,中國將使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fā)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一次性實現(xiàn)火星環(huán)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2020年,中國將實施探月三期、首次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在世界航天進入大發(fā)展時代,中國航天將不畏艱險挫折,繼續(xù)追天攬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如果說“東方紅一號”開啟了中國太空時代、“嫦娥一號”探月讓中國航天站到了深空探測的門檻,“天問一號”訪火無疑將成為拉開中國深空時代的序幕。從“東方紅”到“天問”,在兩彈一星、北斗導航、神舟飛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發(fā)展的基礎上,中國航天將由此開啟邁向深空的新“長征”。
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fā)射“東方紅一號”起步,中國航天已為深空新“長征”奠定堅實之基。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說,50年來,中國自主研制出17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實施300余次發(fā)射,將500多顆航天器送入太空,成功率96%,可靠性、安全性和入軌精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透露,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工作16個月晝,目前性能穩(wěn)定,狀態(tài)良好,月球車創(chuàng)造月面工作最長世界紀錄,遠在45萬公里外的“鵲橋”號中繼星狀態(tài)也非常好,正源源不斷把月背科學數(shù)據(jù)傳回地球。他說,不久的將來,嫦娥五號將飛向月球并取樣返回,“我們正在邁向航天強國的偉大征途中”,中國航天人將把夢想寫在更高遠的天空。
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表示,在火星進場動員大會上,他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揚航天精神雄風做兩彈一星傳人”,下聯(lián)是“圓中華復興偉夢擔深空探測重任”。他說:“50年了,我們航天人有責任更上一層樓!
以火星等行星探測為代表的深空新“長征”,需要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接力奮斗。在今年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睘橹黝}的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中國飛天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寄語青少年說,期待更多青少年朋友們關注航天事業(yè),在推動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代表作《楚辭》中寫下長詩《天問》。兩千多年后,他的后人探索浩瀚太空的夢想以“天問”為名。
從中國航天員問天閣出征、到中國空間站建設積極推進,從人造地球衛(wèi)星到太陽系行星,從“東方紅”到“天問”,中國航天已將目光鎖定火星以遠的深空。
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