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23國際量子光子學大會系列活動之“與科學對話遇見量子光子”科學家精神思政課活動在金華舉行。
活動以“與科學對話遇見量子光子”為主題,以科學家精神思政課的形式,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王建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陸朝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邵曉鵬四位量子和光子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顒佑裳胍曈浾、“與科學對話”思政公開課主持人崔霞主持。
褚君浩、王建宇、陸朝陽、邵曉鵬四位院士專家分別以對話形式開展《智能時代背景下的紅外傳感器》《光子的特性和神秘的量子世界》《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計算機》《未來視界-計算光學帶來的成像革命》講座,分享他們在量子光子信息及其交叉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廣大青少年帶來最前沿的思想碰撞和學術啟迪。
給月球“量身高”的王建宇院士,稱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未來會成為衣柜里日常用品的褚君浩院士,研究如何讓手機攝像頭拍出三維立體照片的邵曉鵬,以及人稱“量子鬼才”的陸朝陽,他們現(xiàn)場對話青少年,尤其是小學生,講了什么?怎么講的?
“大家都說量子非常難,就是一般科技工作者聽第一遍也很難懂。我今天會盡量把它講得科普一點,也是給同學們一個考驗,如果你們誰聽懂了,你們就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王建宇院士在正式開講前也提到量子確實是孩子不太容易聽得懂的東西,他的這番鼓勵當即獲得了孩子們的掌聲。
量子光子是什么?它們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抽象的專業(yè)知識,在院士專家們的口中,有了很多有趣又日常的畫面感。國際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常務副總設計師王建宇院士全程比喻不斷。
聽不懂“薛定諤的貓”?沒關系,就像平時我們扔硬幣,只有落地那一刻,才知道朝上的是國徽還是字。
量子糾纏又是什么?王建宇院士說,就像我們分別給身在兩地的兩位朋友各寄了一雙手套中的其中一只,又忘了分別寄了哪一只,等到其中一個收到后看到了是左手那只還是右手那只,另一個朋友收到的是哪一只也就知道了。
我國紅外光電子物理和半導體科學技術領域著名專家褚君浩院士更絕,不光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切入,還從衣服兜里掏出了一個紅外探頭,指著屏幕上一張紅外照片說:“認識這個人嗎?是我!嘴巴里有兩顆假牙看到沒?這就是紅外的作用,能看透物體內部,又不像X光一樣對人體有輻射。”
平時就在撰寫文章科普計算光學成像知識,有“被光學研究‘耽誤’的作家”之稱的邵曉鵬,這次講課也是一如既往的通俗易懂:光的偏振可以理解成小蜜蜂在振動翅膀;我們畫畫時用到不同的顏料,就是光譜;相位就類似于我們排隊時排列整齊步調一致……
活動現(xiàn)場,來自金華市區(qū)不同學校的兒童觀察團成員聆聽了專家學者的科普講座。小學四年級同學陳俊宇表示,4場科普講座都很開眼界,但也有些聽不太懂,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場王建宇院士分享的《光子的特性和神秘的量子世界》。
作為承辦單位之一,金華市科協(xié)表示推出此次活動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弘揚傳承科學家精神,傳播量子科學與光學工程等科學知識,潤物無聲地引導中小學生提升科學素養(yǎng),也為助推該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充分發(fā)掘和合理利用光學工程學科科普教育資源,助推金華“量子城”建設,促進公眾對光學工程科學、光學工程技術的理解、認識及應用,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在金華建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金華)科普教育基地”,基地設在金華市科技館,屆時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科學文化傳播活動及實驗探索活動,以充滿趣味的形式,普及光學科學知識,培養(yǎng)青少年勇于質疑、善于探索、樂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素養(yǎng)。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協(xié)宣傳文化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浙江省科協(xi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科協(xié)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金華市政府主辦,現(xiàn)場吸引了包括浙師大、金職院物理光學相關專業(yè)的師生,金華市“科學家故事眾創(chuàng)空間”試點學校的學生代表以及省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獲獎者代表共計260余人參加。
本報記者 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