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萊比錫大學、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馬來西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通過獼猴追逐和吃食老鼠的習性,可以大大減少棕櫚油種植園的鼠害,提高棕櫚油的產量。這項研究已發(fā)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棕櫚油是日常生活中加工食品、化妝品、洗滌劑和生物燃料必不可少的原料。全世界有超過1800萬公頃的土地用于棕櫚油生產,其中約三分之一在馬來西亞。老鼠進食成熟和未成熟的棕櫚樹果實會造成棕櫚油大量減產,利用殺鼠劑是控制嚙齒動物的常用手段。但是這種殺鼠劑大規(guī)模使用不僅成本昂貴,而且效果會持續(xù)減弱,對環(huán)境也有害。
諸如谷倉貓頭鷹之類的捕鼠動物已被用作殺鼠劑的替代品,在可持續(xù)的棕櫚油生產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僅靠谷倉貓頭鷹不足以阻止老鼠的繁殖。理想情況下,需要利用各種捕鼠動物,覆蓋白天或晚上老鼠不同的活動時間。來自馬來西亞和德國的研究小組調查了獼猴是否能有助于人工滅鼠。他們在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森林保護區(qū)附近的棕櫚樹種植園中觀察了兩組南方獼猴覓食行為。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獼猴雖然也吃棕櫚樹的果實,但它們只會造成小于1%的損害,而老鼠的損害為10%。據(jù)估計,每只獼猴每年能吃掉3000多只老鼠。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安娜·霍茨納說:“我們認為獼猴對鼠害的控制非常好,因為獼猴會積極尋找老鼠,并使用針對性強的策略!崩缒戏将J猴會主動從棕櫚樹干上摘下葉子,尋找白天藏在那里的老鼠。
霍茨納和其同事的研究還表明,利用靈長類動物捕食可以減少老鼠數(shù)量75%。棕櫚油單產可增加7%,相當于每公頃每年約增收100歐元。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靈長類動物行為生態(tài)研究小組負責人,已故作者阿尼耶·魏迪希教授說:“希望我們的發(fā)現(xiàn)可以鼓勵私人和公共種植園經營者,在棕櫚種植園內和周圍保護這些靈長類動物及其天然森林棲息地!
研究人員也將與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生產商和非政府組織一起,努力確保他們的發(fā)現(xiàn)在未來取得成果,即通過野生動物走廊保護獼猴種群和生物多樣性,同時用更環(huán)保的滅鼠措施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顧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