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壽惠霞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的研究團隊發(fā)現,糖轉運蛋白GmSWEET10a/b協同調控大豆籽粒大小、含油量和蛋白含量,在大豆馴化改良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野生大豆籽粒小、含油量低、蛋白質含量高,而經過馴化的栽培大豆通常籽粒大、含油量高、蛋白質含量低。在大豆馴化和改良過程中,這些產量和品質性狀的協同調控是否能夠由單基因獨立完成尚不清楚。
前期研究中,壽惠霞團隊利用國內頂尖的大豆技術體系和研究平臺,挖崛影響種子發(fā)育的關鍵基因,并率先發(fā)現種子特異表達基因GmSWEET10a/b。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田志喜團隊對870余個大豆資源材料開展了全基因組測序和性狀評估。通過兩者關鍵基因的比對,科研人員發(fā)現,GmSWEET10a/b是迄今發(fā)現大豆馴化過程中對產量和品質最具影響力的基因。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GmSWEET10a/b特異表達在大豆種皮的薄壁組織,并介導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從種皮向胚的運輸。敲除GmSWEET10a或GmSWEET10b都會導致百粒重和油份顯著下降,蛋白質含量顯著提高。兩個基因同時敲除,百粒重降低40.2%,油分含量降低40.7%,蛋白含量提高32.1%。群體遺傳學發(fā)現,GmSWEET10a和GmSWEET10b發(fā)生了漸進式的變異和人工選擇。其中,GmSWEET10a在大豆馴化過程中受到強烈選擇,使栽培品種的籽粒變大、含油量提高、蛋白質含量降低;GmSWEET10b的馴化和完成選擇的程度稍滯后于GmSWEET10a。在栽培大豆中過表達這兩個基因,大豆種子百粒重及油分含量都顯著提高,且單株產量提高達11%~20%。
“下一代大豆育種就可以直接運用這項成果!眽刍菹冀榻B,這項研究對可以直接運用于大豆品質篩選和分子標記物輔助的雜交育種,對于增產保質具有積極意義!拔覀儗嶒炇仪捌谶發(fā)現了另一個調控大豆粒數的關鍵糖轉運蛋白,與本研究發(fā)現的新蛋白疊加有望在大豆高產、優(yōu)質等重要性狀上獲得更大突破!
本報記者 林潔 通訊員 柯溢能